广州典丰
崔鸿生,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质保部退休技师。著有《见物遇事说俗语》《小学生写作词林》。现为国际华语作家协会会员,江川文学社社长,惠南文学社会员。“今日闵行”与崔鸿生老师携手推出“老闵行的故事”。
三大章节、50篇文章、11万字……这是崔鸿生老师两年时间的成果。让我们一起记录闵行岁月,追梦闵行乡愁——
我走过的沪闵路
沪闵路是指上海漕河泾镇到闵行镇的一段公路,但是许多人会把漕溪北路也加进去,这是因为到闵行镇的唯一一条公交线路徐闵线就是从上海徐家汇出发的。我儿时就向往闵行镇,因为村里有两位大的哥们分在闵行工作,他们时常向我说起闵行的一号路,闵行的四大金刚(四家万人大厂:汽轮机厂、电机厂、锅炉厂、重型机器厂),那说话的神气令人羡慕,那时徐闵线来回要0.8元,我们半大的孩子没那么多钱。有一天,村里的八个小伙伴决定走到闵行去,可是走到梅陇镇就再也走不动了,只得怏怏地往回走,这就是我儿时的闵行梦。
1968年11月25日,我的闵行梦实现了,我被分配到闵行的汽轮机厂工作。去时是在徐汇区革委会门口报到,厂里开来十几辆带拖斗的大卡车,前面敞篷的卡车载人,后面的拖斗装行李。那天,我记得汽车拐了一个大弯(莘庄),穿过三条铁道(漕溪北路、莘庄、剑川路铁道),越过五座石桥,进入了闵行镇。那天我见到了向往已久的一号路,见到了路旁像积木似的小洋房,还有那像大花园似的汽轮机厂。
那时汽轮机厂规定学徒每个月只能回上海一次,到闵行工作的第一个星期六下午,一点三刻下班,我们宿舍的十二位青工看着最后一辆厂车驶向上海,我们茫然地跟着卡车往前走,走到了一号路的普安公墓(现在的闵行公园),大家决定继续往上海方向走。那时路两边都是农田,马路上的汽车也很少,我们无聊地唱着歌向上海进发,走到了剑川路长安公墓(后建正泰橡胶厂),我们累得坐在路边,这是我第二次想徒步走沪闵路。又到了星期六,宿舍里的青工们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决定乘徐闵线回家,这是我第一次坐徐闵线,0.4元,12站路,50分钟时间。
不久,宿舍里有位小青工买了自行车,骑车往返闵行上海。后来我也摸到一张自行车票子,也买了辆自行车,开始了上海闵行行。
作者1970年骑车路过漕溪公园
1970年底,全国学解放军开展了全民拉练,我接连参加了两次拉练,一次当班长,一次当连长。1971年下半年,国际、国内形势非常紧张,“深挖洞、广积粮”“练好铁脚板,狠狠打击帝修反”成了一切工作的重点,厂里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拉练,时间选择在星期六下午,厂车除了老弱病残者,其他人全部参加拉练。车间革委会主任对我说:你有经验,这次由你带队。那天车间里有一百二十多号人参加,但走到徐家汇的只有20几位小青工,大多数职工走到莘庄就坐车溜了。这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用四个半小时走完了22公里的沪闵路。
看沪闵路日夜变化——在我的记忆里,当时徐闵线共有八辆汽车,平时跑的就是六辆,20分钟发一班车。那时的沪闵路上很荒凉,周围都是农田,汽车从徐家汇驶出,没几步就到了南丹路,南丹路以南就显得荒凉了,漕溪北路两侧只有少量低矮破败的房子,万体馆处是一片农田,几堆坟墓和一条小河。沪闵路两边几乎都是农田,一路上汽车很少。汽车开到闵行镇你最多只能见到二十几辆车子。
那时的沪闵路是沥青路,三天两头有段马路在修,车子只能缓慢地挤过这个瓶颈地段。那时汽车时常要在三个道口(漕溪北路、莘庄、剑川路)等火车,有时一个道口要等上十几分钟。每天下午广州典丰,在梅陇通往徐家汇的路上,你会看到农村小伙子或铁姑娘们,用自行车驮着蔬菜往市区送;在漕河泾至莘庄间能见到行驶的沪杭火车。从莘庄至闵行只能看农民插秧、收割。看路上的筑路工人在修补马路,自己坐的车子像考试似的艰难地挪过那段危险的道路。
不久,从闵行到颛桥修起了一条宽阔的水泥马路,而且路上没有架空电线,听说这是战备飞机跑道。那时我就想,哪天沪闵路都能修成这样的水泥马路该多好。1973年漕溪北路上建起了万体馆,1975年漕溪北路上的九幢高楼动工了,轰动了上海,那是上海滩最早的居民高层楼——徐汇新村九栋楼。当时入住的标准很高,据说从政治角度考虑,至少团长级,我弟弟的丈人是公交公司经理,分在了十楼。
70年代的沪闵路(网络照片)
漕溪北路道口(网络照片)
建设中的漕溪北路高层
80年代的沪闵路(网络照片)
有外国领导人经过时,靠漕溪北路一面的窗子不允许打开。不久,高楼南面破败的华丰华钢铁厂拆除了,1986年11月漂亮的S形华亭宾馆建成开业了。在这前一年,梅陇的锦江乐园也建成开业了。
1983年我父亲退休,经人介绍在华亭宾馆处监测统计来往十字路口的汽车流量,我看到他记录的大多是每小时三四十辆车,星期一、六高峰时段有七八十辆车,不久这里就造起了高架桥,车辆直接穿过中山西路、漕溪北路铁道。那时汽车驶过沪闵路还有一个看点,沪闵路新龙华处(现在的南站)有一个高高的垃圾山,市政府很是头痛没法解决,有人提议在垃圾山覆盖一层泥土,种上花草树木搞个公园。可专家说垃圾在下面会发酵,温度升高会爆炸。不久还真爆炸了几次。于是在垃圾山上打了几个深孔,放入温度计检测温度,温度超标了就打孔冷却。这个垃圾山一直到一号线地铁开始建造才算彻底搬走。
1990年1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上海地铁正式开工建设。漕溪北路,特别是靠近徐家汇地段,道路开膛剖腹,因为要造地铁车站。1993年1月10日,锦江乐园至徐家汇线建成试通行轰动上海。1997年7月1日,一号线地铁全线联通运行,从火车站直达莘庄。原先漕河泾到莘庄的沪杭铁路被地铁改造利用。2003年11月25日,5号线试运营莘庄至闵行开发区。2014年4月,5号线南延伸工程获上海市发改委批准。2014年6月30日上午,“西渡站—环城北路区间高架桩基工程”打下第一根桩,标志着南延伸工程正式开工。2018年12月底五号线南段正式通车,从莘庄到老闵行,然后穿越闵浦二桥直达南桥镇。
改革开放后,沪闵路上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沪闵路全程修建成宽阔的水泥大道,几乎同时,漕溪北路高架桥建成了,汽车可以直接越过繁忙的中山路和沪杭铁路。不久莘庄的高架桥也建成了。随着上海市区的改造,市区居民不断南移,沪闵路两侧的高楼像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漕河泾、梅陇、莲花路、莘庄、春申桥、颛桥、北桥都形成了一个个大型的居住区。
还在改革开放初期,沪闵路上先出现了小江南(个体小面包运客),尽管车价比徐闵线贵了一倍,但是舒适度高了,都有座位,而且坐满就开,极大地方便了闵行人。不久、六厂一校的816路出现了,闵汽联958路也出现了。闵行人到上海方便了,不再是千军万马挤徐闵线这一座独木桥了。
沪闵路闵行老街段(网络照片)
改革开放后的沪闵路像一个日夜不停的大工地,又像一个大型的户外魔术场,你每次经过,都会让你耳目一新,都会让你热血沸腾。沪闵路变了,变得让人不敢相信,变得让人疑是梦中。沪闵路的改变让闵行人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它拉近了闵行与上海的距离,让闵行人不再孤独,让闵行人更加自豪、自信。现在的闵行人出行太方便了,你想办事坐地铁5号线转1号线,一小时就能准时到达人民广场,来回只需12元,既方便又舒适;你有小车的话可以走高架,让你有飞在云中的快感;如你不想赶时间,你想怀念过去,想好好看看如今的沪闵路,你就再坐一次徐闵线,只需2元钱,它会带你慢慢地欣赏如今美丽的沪闵路,现代化版的闵行新城。
写于2019年7月17日
作者:崔鸿生
编辑:徐宇扬
初审:方佳璐
复审:何婷婷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万隆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